拔帜易帜

拔帜易帜拼音:

「bá zhì yì zhì」
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拔帜易帜的意思:

帜:旗帜;易:换。比喻推翻别人,自己占有。

拔帜易帜出处:

《史记·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
成语用法:
作谓语;指取代

拔帜易帜近义词:

拔赵帜立汉帜、取而代之

拔帜易帜例句:

如今这里已拔帜易帜,另换新主了。

拔帜易帜成语典故

“拔帜易帜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。

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,夜半传发,选轻骑二千人,人持一赤帜,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,诫曰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
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,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,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,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,攻击赵国。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。

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,从小路出发,出奇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;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。这样的话,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。

陈馀是个读书人,不爱使用诈谋奇计,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,经过千里行军,巳非常疲惫,可以直接予以攻击,因此没有采纳李左军的计谋。

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,十分高兴,放心东下井陉,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,韩信下令休息。半夜里,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,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,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,同时对他们说:“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,并假装败退。这样,赵军必定倾巢而出,前来追击。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,拔掉赵军的旗帜,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。”

接着,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,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。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,都哈哈大笑,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。

天刚亮,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,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。战了一段时间后,韩信、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,向水边退去。汉兵退到水边阵地,再也无法后退,只得拼死作战。

这时,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,趁赵营无人守卫,快速冲进赵营,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,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。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,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,无法取胜,想返回营地,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,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,顿时军心大乱,各自逃命。接着,汉军两面夹击赵军,结果主将陈馀被杀,赵王被活捉。

拔帜易帜成语接龙

  • 支吾其词:支吾:说话含混躲闪。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,以掩盖真实情况。
  • 只鸡斗酒:斗:酒器。准备好一只鸡,一壶酒。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,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。后也指招待来客。
  • 只鸡絮酒:指悼念故人,祭品菲薄。
  • 之乎者也: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,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。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。
  • 只轮不返:只:一个。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。比喻全军覆没。
  • 之死靡它:之:到;靡:没有;它:别的。到死也不变心。形容爱情专一,致死不变。现也形容立场坚定。
  • 只轮无反: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。比喻全军覆没。
  • 芝艾俱焚:芝艾:比喻美和恶。芝艾同被烧毁。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。
  • 知法犯法:知道法律,又违反法律。指明知故犯。
  • 只言片语: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。
  • 芝焚蕙叹:芝、蕙:同为香草名;焚:烧。芝草被焚,蕙草伤叹。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。
  • 芝兰玉树:比喻有出息的子弟。
  • 知尽能索: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。
  • 织楚成门:形容房屋简陋。
  • 芝兰之室:比喻良好的环境。
  • 知来藏往:指对未来有所预见,对已往心中了然。
  • 支离破碎:支离:零散,残缺。形容事物零散破碎,不完整。
  • 知白守黑:意思是对是非黑白,虽然明白,还当保持暗昧,如无所见。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。
  • 知命之年: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。指50岁。
  • 知难而退: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,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。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。
  • 知无不言: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。
  • 知情达理:通人情,懂道理。
  • 直捣黄龙:黄龙:即黄龙府,辖地在今吉林一带,为金人的腹了。一直打到黄龙府。指捣毁敌人的巢穴。
  • 知小谋大:指能力太差,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。
  • 知人善任:知:了解,知道;任:任用,使用。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,最合理地使用。

相关查询

abcb的成语汉朝成语连谓式成语出自《史记》的成语拔开头的成语拔结尾的成语第三个字是易的成语